決定把看書時的一些心得寫下來,免得到時榮榮大了,媽媽自己又忘記當初曾經這樣想~~

讀自沈春華的"兩滴眼淚的幸福"其中一篇"孩子為何要學才藝"

內容如下:

對於孩子的才藝,我其實沒有半點虛榮的期待。對於台灣不少父母望兒女成龍鳳,奔波於每個才藝教室間,我亦不以為榮,

深覺將父母的夢想建築在孩子的痛苦上,對孩子很不公平。

那為何我在成為父母後,竟也會陷入這個迷思呢?

對我而言,這不是迷思,這是責任。

孩子的成長過程,父母親伴演關鍵的角色,能否讓孩子在安全感中,自信而快樂的成長,父母的陪伴和關懷十分重要。

同樣的,孩子的學習之路,父母親能否提供多元的環境和養分,亦攸關孩子的未來發展和志起的選擇。

我的意思是,對各種辛苦學習通常都抱著排斥態度的孩子,父母親不能完全放斤。還是要扮演督導和帶領的角色,

就像對學校課業的要求一般。這中間父母親一個重要的心態就是為孩子"開啟門窗""提供機會",而非"揠苗助長""計較輸贏"。

但是這樣的動念跟判斷究竟帶給孩子的是傷害還是幫助,還是必須回到孩子本身的承受度和親子互動來加以取捨。

這中間沒有標準答案,因為每一個孩子都不同,每個家庭的親子互動也不同。

我認為音樂的修養可以帶給一個人潛在的穩定力量,而藝術文化的養成可以開拓人生的視野,讓生活更豐富。

我覺得學習音樂對孩子人格發展有益,因而對兩個孩子強力推銷,至於我甘冒親子關係衝突一觸即發的風險,是我對親子互動有信心。兩個孩子都很清楚媽媽為何要他們學琴,也知道真的撐不下去,任何一天都可以結束。

孩子學才藝,對父母而言挑戰更大,因為學習的是親子智慧和更大的包容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vlet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